|
晋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晋城市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
|
发布单位: 晋城市人民政府 |
|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及驻市各单位: 《晋城市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已经2009年7月10日市人民政府第5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 晋城市人民政府 晋城市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总体要求,切实加快我市工业经济转型发展步伐,实现可持续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1.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型发展为目标,结构调整为主线,改革创新为动力,科技进步为支撑,节能降耗为导向,按照八大产业“提升集中型、煤电复合型、延伸精细型、上档升级型、资源循环型、绿色品牌型、花色品种型、光电通讯型”的具体发展路径,关闭淘汰落后产能,优化提升传统产业,拓展壮大新兴产业,培育扶持高新产业,努力增创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新优势。 2.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遵循循环经济理念,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发展动力、经济环境、体制机制的转型,力争到2015年,形成较为合理的现代工业体系。 3.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不断提升非煤产业比例,到2015年,全市非煤产业销售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50%。 4.企业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到2015年,全市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要建立研发中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以上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2-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0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30家,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2-3%以上,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质量和数量全面提升,工业科技进步率达到50%以上。 5.工业产品竞争实力明显增强。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较强竞争力的品牌。其中创中国名牌产品3-5个、山西省名牌产品30个以上,中国驰名商标3-5件、山西省着名商标70-90件。市级以上品牌产品销售收入占工业销售收入比重达到70%。 6.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取得新成效。加快重点能耗企业节能技术改造步伐,淘汰落后产能和高耗能设备,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和节能技术,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确保全市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降耗等各项指标保持全省领先。 7.煤炭工业:以建设百矿亿吨无烟煤基地为目标,以现代化骨干矿井为依托,以提升煤炭产业的规模化、集中度为方向,以培育资源综合循环利用项目为支撑,加快煤电化一体化、煤层气规模化发展步伐,构筑稳固、多元、集约、清洁、安全的煤炭产业体系。煤层气的开发利用要按照“气随煤走、统一规划、严格标准、连片开发、有偿使用、属地管理”的思路,加快发展步伐。资源整合后的保留矿井都要领办和创办一个地面企业,资源整合后的关闭矿井要充分利用资金、人才、技术、管理优势向非煤产业转移,向新的领域、新的项目投资,大力发展非煤产业,实现煤炭工业转型发展、集约发展、绿色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积极推进玉溪、沁和、东大、沟底等500万吨以上的大矿和泰力10万吨碳化干馏型煤、西山润达年产60万吨洗选煤等项目建设。到2015年,全市地方煤矿要达到百矿亿吨的总体目标,矿井总数控制在129座以下,原煤产量控制在1.1亿吨左右,矿井采区回采率达到《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要求,洗选加工率达到80%,转化率达到50%。 8.电力工业:继续实施煤转电战略,鼓励发展100万千瓦超超临界大型火力发电机组和生物质等再生能源发电。以电源建设为重点,加快建设大容量、高参数和低热值燃料大型坑口火力发电机组、热电联产机组等发电项目,把我市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大型坑口火力发电基地。同步推进电网建设,建设坚强的晋城区域电网,进一步加强与全国、全省电网的联络,彻底解决晋城电网的局限性和缺电局面。积极推进国投晋城热电一期2×300MW热电联供、阳城热电2×135MW煤矸石发电、阳城国际发电三期工程6×660MW等发电机组和山西至江苏500KV直流输电工程、阳城北500KV输变电工程、陵川220KV输变电工程等项目建设。到2015年,全市电力装机容量突破8000MW,年发电量突破400亿度,发电企业节能减排指标达到全国同行业先进水平。 9.煤化工业:合理控制产能,优化项目布局,促进产业向煤、水等资源条件富集的区域发展。以天泽、兰花等大企业大集团为龙头,以巴公、高平西部、北留周村等化工园为载体,围绕“肥、醇、醚、烃、油”五条发展主线,拉长产业链条,增加附加值,形成煤肥电和醇醚烃及精细化工并举的格局,把我市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煤化工基地。鼓励化工企业与煤炭企业互相入股,走联合发展的道路,彻底解决化工企业原料紧张问题,提高我市煤炭就地加工转化率。积极推进兰花煤化工、晋煤集团合成油、天泽煤化工二期、金象煤化工一期和高平化工年产5万吨糠醛系列产品等项目建设。到2015年,全市高浓度氮肥产能控制在600万吨以内,甲醇300万吨,二甲醚100万吨,烯烃60万吨,煤制油100万吨。 10.装备制造工业:立足现有基础,围绕汽车配件,球墨铸管,煤机、化机等产业设备及配件基地建设,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和我省煤炭行业资源整合提高企业装备水平的机遇,通过整合优化、自主创新、引进技术和资金扶持,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提高产品档次,提升竞争力,迅速将装备制造业做大做强。积极推进泫氏铸业铸铁排水管、春晨兴汇铸业球墨铸管、清慧、路宝、金工等汽车配件、地恩地镁合金深加工、兴隆山整体钢铸防爆电机机壳和盛邦不锈钢铸件等项目建设。到2015年,全市中高档铸件产量达到200万吨,其中铸管产量达到100万吨。 11.新型材料工业:重点发展以煤矸石、粉煤灰、工业废渣为原料的新型水泥和新型墙体材料,积极发展纳米材料、耐火材料、高岭土材料、高性能陶瓷和纤维材料及其下游产品,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积极推进阳城建瓷工业园区二期和维高、合聚、太岳等新型干法水泥熟料项目建设。到2015年,全市水泥产量达到500万吨,新型墙体材料达到20亿块,建筑陶瓷达到1亿平方米。 12.特色食品工业:围绕“全省食品工业百项工程”,依托传统制造业的优势和特色农畜资源优势,以厦普赛尔、高平雨润为龙头,做大做强饮料、啤酒、食醋、乳品四大优势食品产业,做精做细小杂粮加工、面粉加工、肉类加工、特色食品油、干鲜果蔬加工五大特色食品产业,培育壮大淀粉制品、方便食品、蜂蜜制品三大新型食品产业,建设具有晋城特色农产品基地。积极推进高平雨润新胜肉类、厦普赛尔浓缩果汁、炬坤生物科技医用黄腐酸粉剂等项目建设。到2015年,全市软饮料产量达到30万吨,啤酒产量达到10万吨,食醋产量达到10万吨,乳制品日处理达到300吨以上。 13.丝麻纺织工业:围绕蚕、桑、麻基地建设,以绿洲、佶利尔公司为龙头,以与总后合作为契机,加快丝麻纺织品工艺技术和设备的技术改造,重点发展以丝麻纺织品为核心的特色纺织业,促进产业由粗加工向深加工转变,提升产业发展空间,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带动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到2015年,全市丝麻产业实现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成为北方最大最强的丝麻生产加工基地。 14.高新技术工业:以富士康晋城科技工业园区为核心,重点发展光通讯系列、大功率半导体(LED)光源系列、泡沫陶瓷过滤器系列、瓦斯抑爆设备等高新技术产品,逐步把我市建成高科技产品基地。积极推进兰花汉斯瓦斯抑爆设备、乐百利特LED现代光源、鸿诺光电单晶硅、采源反光材料、环球利特光电技术等项目建设。 15.做好统筹规划。以国家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为指导,以山西省八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为方向,积极制定和实施我市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明确目标定位、总体布局、发展导向以及相应的配套措施,引领全市工业经济高起点谋划、特色化建设、跨越式发展。要加强各重点行业转型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等规划的衔接。做好各类园区发展规划的研究、修编和实施工作。力争以规划来指导、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限制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的落后产能和生产相对过剩的产业、产品,努力推进全市工业经济转型发展。 16.推进园区建设。对已具有一定规模的成型工业园区,要尽快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理顺管理体制,成立园区管委会,加强对工业园区的规划布局、建设开发和日常管理。对新规划的工业园区,要按照“产业集结、工业集聚、企业集中、用地集约、功能完善”的要求,严把方案论证、规划设计和建设施工等各个环节,确保入园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经济高效。重点推进巴公化工工业园、北留周村城乡一体化工业园、阳城建筑陶瓷工业园、高平西部化工工业园、富士康科技工业园和沁水端氏郑庄煤电化工业园、城区金匠工业园、阳城芹池煤化工业园的建设,将其建设成“产品项目、公用工程、物流传输、环境保护和管理服务”五位一体的园区。市政府建立工业园区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园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各县(市、区)都要建立配套资金,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17.加大招商引资。把招商引资与调整产业结构有机结合起来,围绕煤化工、装备制造、新型材料、特色食品和高新技术等产业积极开展招商引资,着力引进一批创新型、补链型、服务型项目,争取有更多的世界500强、全国500强和其他有实力的大公司大集团落户我市,使我市工业转型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步伐不断加快。对招商引资有功人员及企业按照市政府相关规定给予奖励。 18.加快项目建设。围绕“四大基地、八大产业”的发展目标,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按照“建设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引进一批、激活一批”的思路,编制重大工业转型项目年度计划,健全项目推进协调机制,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及时研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最大限度地发挥出项目对转型发展的促进作用。当前要加快推进100项工业转型项目和40项重点工业项目的建设,力争有更多的转型项目投产达效,使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迈出实质性的步伐。 19.加大资金扶持。统筹安排市级现有工业类、科技类等财政性资金,加大整合力度,建立统一的工业转型发展专项资金。市级1亿元工业技术进步资金将重点支持煤化工、装备制造、新型材料、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的企业转型项目的建设;与此同时,优选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工艺先进、市场前景好的重点项目,申报国、省重点项目计划,争取国、省财政技改资金支持;定期组织银企洽谈,帮助企业落实项目建设、生产经营贷款;由政府出资的创业投资、担保等机构,要优先对实施转型项目的企业贷款提供担保;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整体上市,向市场融资。各县(市、区)都要加大对工业转型发展的财政扶持力度,安排一定数量的转型发展资金,做到与国、省、市转型资金相配套。 20.加强用地保障。土地资源要向工业转型项目进行倾斜,年度用地指标的50%要用于工业转型项目建设需求。关闭或资源枯竭煤炭企业的土地资源要优先用于企业发展转型项目。同时,积极鼓励企业合法利用现有厂区土地和厂房存量进行改造提升,鼓励企业建造多层厂房,大力压缩非生产性用地面积。 21.强化技术支撑。加强和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强化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培育,切实解决工业转型发展的技术来源问题。鼓励和引导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创新投入,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抓好人才培养引进,提升企业自身研发水平。支持企业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要重视传统产品的二次创新,在技术、工艺、性能、品种、品牌、包装等方面开展差别化竞争,提高非价格竞争力,全面提升我市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从2009年起,对新认定的国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分别给予一次性10万元和5万元的奖励。 22.鼓励品牌创建。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引导企业加快品牌建设,培育形成一批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和区域品牌,吸引技术、资本、人才等要素向品牌企业、行业和区域集聚。凡企业产品被评为国家名牌、山西省名牌等荣誉的,参照《晋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努力推进新型能源和煤化工基地建设的意见》(晋市政办〔2005〕12号)文件精神给予奖励。 23.实施人才兴起战略。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的原则,积极培养和引进一批知识面广、技术熟练、事业心强、有成长前途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工业企业职工队伍中,努力提高我市工业领域中高级人才比重,为转型发展提供智力保障。对在我市工业转型发展过程中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参照市政府《引进海外留学人才来我市创业服务暂行办法》(晋市政发〔2006〕9号)文件精神给予奖励。 24.加强“产学研”合作。要围绕我市主导产业急需解决的共性、关键技术及配套技术,按照“优势互补、自愿平等、多方共赢、风险共担”的原则,建立产学研联盟,加强技术创新上、中、下游各环节的有机对接与融合,广泛形成人才、项目和资源的共享与互动,不断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科技院校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快我市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的步伐。 25.建立考核机制。建立金融机构支持工业经济转型发展评价考核机制,以充分调动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信贷品种,增加信贷投放的积极性,加大对我市工业转型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将银行业金融机构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情况列入领导班子业绩考核内容,每半年进行一次考核,年中公布排名,年底进行评比,对考核优秀的予以表彰和奖励。市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奖励支持转型发展先进单位。 26.加强技能培训。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业务素质提升工程,有针对性地对全市大量掌握一技之长,与相关产业配套的技能型人才进行系统培训,不断提升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积极鼓励企业进行自主培训,支持技能型人才的自我培训与提高。通过培训,切实培养一批以中级技工为主体,高级技工、技师为骨干,适应经济发展、技术进步需要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队伍。市政府设立人才培训基金,在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中拿出一定比例作为人才培训基金,用于企业各类人才的培训。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27.落实优惠政策。用足用活国家对工业转型发展的税费优惠政策,将技改贴息、增值税转型、进口设备免税、出口退税、企业研发投入税前加计扣除、节能产品和农机具购置补贴、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奖励等优惠政策落实到企业,真正发挥出政策对转型发展的推动作用。 28.加强领导。市政府要成立工业转型发展领导组,建立工业转型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工业转型发展过程中的相关事宜。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经委,具体负责转型发展规划的制定,政策措施的提出,以及转型日常工作的协调、督促、检查等,搞好内外衔接,加大对外宣传,营造转型氛围,推动工作深入开展。 29.创优环境。各级各部门要继续加强效能建设,强化服务意识,简化工作程序,完善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对转型项目核准、备案实行“绿色通道”,即来即办,跟踪服务,努力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政务环境;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掌握情况,沟通信息,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为企业提供高效优质服务,形成推动工业转型发展的合力。 30.认真考核。要加强对工业转型发展的考核,研究制定工业转型发展考核指标体系,纳入年度考核内容。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结合本地实际,明确目标任务,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和政策措施,确保取得实效。 主题词:工业 转型 意见 |
责任编辑:
相关推荐:
- 山西向工业“结构反转”目标稳步迈进 (03-09)
- 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 一揽子新举力促金融业发展 (07-07)
- 13项任务10项改革 山西为转型释放政策红利 (05-04)
- 共享转型新机遇 共赢合作新未来 (02-28)
- 淘汰落后产能 实现转型发展 (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