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邹树琦
一、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8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主动对标对表高质量转型发展要求,扎实落实市委七届四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各项部署,紧紧围绕打赢三大攻坚战和“三大目标”,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着力做好“六稳”工作,各项工作均取得重大进展和明显成效,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良好。
(一)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
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51.9亿元,同比增长7.4%,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超全国、全省0.8和0.7个百分点,增速在全省排第2位。第一产业增长0.3%,第二产业增长7.2%,第三产业增长8.5%,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为3.6:53.1:43.3。
工业质量效益持续改善。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比2017年提高1.5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9个百分点。全年非煤工业占规上工业比重提高到34.3%,规模不断呈现扩大态势,增加值同比增长11.8%。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338.7亿元,增长30.2%。
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73.8亿元,同比增长10%,比2017年提升3.7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平均水平4.3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84.6%,增势显着;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0.0%,高于全部投资增速10个百分点;转型项目投资286.3亿元,占全部投资60.4%。
市场消费较快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52.8亿元,同比增长9.6%,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增速排全省第1位。推动电商新业态快速成长,全市建成电子商务村级服务站点1680家。“互联网+消费”发展进一步加快,批发零售业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3.9%。
就业形势稳定向好。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53万人,超全年目标13.4个百分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85万人,超全年目标24.1个百分点;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44%,低于年度控制目标2.76个百分点,低于2017年0.3个百分点。全市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55元,比2017年增收1816元,增长8.2%,增速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66元,增长8.4%,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出1.7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7年的2.41下降为2.37,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二)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三去一降一补”成效明显。去产能方面,化解钢铁产能85万吨,退出煤炭产能240万吨/年,4座煤矿全部关闭验收。去库存方面,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80万m2,同比下降36.9%;工业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6.4天,同比减少0.2天。去杠杆方面,全年规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3.2%,同比降低5.1个百分点。降成本方面,三次下调一般工商业电价,累计降价幅度6.64分/度,累计为一般工商业用户减负4539万元;停征行政事业性收费5项,减轻群众负担300余万元;清理规范电网和转供电环节收费,为企业用户减负233万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同比减少2.8元,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费用同比减少0.7元。补短板方面,城乡基础建设不断加强,减贫任务圆满完成。
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煤层气、装备制造业、光机电、生物制药、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分别同比增长11.9%、31.3%、62.2%、56.9%、22.8%、58.2%。制造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19%,占比提高0.3个百分点。光机电产业,筹备设立“50亿+10亿”的光机电产业发展基金,研究出台了“1+N”政策体系,组建了光机电职业教育集团,孵化器、加速器、中试车间、专家公寓等配套设施基本建成。富士康智能手机和光机电项目新增产值30亿元,全年总产值达到130亿元,增长25%以上。装备制造产业,中船重工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83亿元,一期项目基本完工,风电制动器、爆破阀生产线建成投产,二期工程开始建设,全年产值近10亿元。清慧轨道交通项目总投资21.2亿元,全年累计完成投资6.9亿元。大数据产业,编制完成《晋城市大数据发展规划纲要(2018-2020年)》。积极加强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着力打造中等智能城市全国样板。重点抓好中电智云大数据产业园和华为云计算中心项目建设。
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重点推进32个亿元以上工业转型项目,2018年开工率96.9%,完成投资4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68.3%。加大技术改造,争取省级技术改造专项资金1.46亿元。传统产业技术水平明显提升。列入省级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计划12个,列入省级智能制造试点企业项目1个。通过省级技术中心认定企业2户。积极推进铸造产业园区化、集群化、清洁化发展。泽州县南村绿色智能产业园一期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入驻企业21家,二期工程全面展开,三期建设积极规划。晋钢集团智能铸造科技产业园开工建设。山西建筑产业现代化晋东南园区建成投产。积极培育特色产业基地和创新型企业,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获批省级新型工业化优势产业示范基地,南村铸造产业基地申报省级新型工业化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全力推动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4户,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4户。积极推动工业企业绿色发展,9个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和绿色制造推广项目全部开工。晋钢集团铁路专用线开工建设,北留周村工业园区铁路专用线进展顺利。
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5%,拉动GDP增长3.5个百分点,对GDP贡献率为47.6%。着力打造区域物流集散地,全省首个快递专业类物流园区——蓝远物流园区开工建设,苗匠物流园区建成。怀覃里特色商业街投入使用,义乌国际商贸城、兰花国际物流园区二期顺利推进,司徒小镇明清文化街、皇城相府明清商业文化街、大阳古镇民俗风情文化街被认定为“山西省特色商业街”。
全域旅游全力推进。全域旅游规划编制完成,全力打造太行风光、古堡文化、农耕文化三大旅游品牌。全市累计接待国内旅游者人数6079.7万人次,同比增长25.4%,国内旅游收入556.8亿元,同比增长25.4%;实现旅游总收入557.3亿元,同比增长25.4%。在全国叫响“晋善·晋美·晋城”名片,被评为“十佳魅力城市”和“中国最佳避暑旅游城市”。太行一号国家风景道在全省率先开工建设,有序推进王莽岭、皇城相府、珏山、炎帝陵、太行洪谷等大景区建设。华谊兄弟星剧场文旅融合发展创新项目落户晋城,剧本文创、概念性建筑设计方案已定稿。全面启动太行古堡群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
(三)打造能源革命排头兵,现代能源体系建设加快推进
煤炭先进产能进一步提升。坚定不移走煤炭“减、优、绿”之路,累计建成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煤矿26座,建成特级安全高效矿井37座。全市先进产能达到7110万吨/年,占全市生产煤矿产能的66.2%。完成里必、东大等19座重组整合建设矿井产能置换,累计置换产能1464万吨。
煤层气产业健康发展。全市总钻井数累计8733口,总投运井数累计6986口;完成煤层气抽采量33.85亿m3,同比增长8.1%;利用量31.64亿m3,同比增长11.5%,利用率达93.5%。加快煤层气管网互联互通,打通美中能源至李庄首站,新增西气东输管线输气能力100万m3;高平至陵川管线打通,阳城陶瓷园区管网建成通气;南村工业园区管网正在建设中。建成投运7个煤层气液化项目,煤层气产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00亿元,应急保供能力大幅提升。
促进新能源提质。全市纳入国家规模指标的6万千瓦光伏电站全部实现并网发电;中电投陵川风岭山一期10万千瓦风电项目并网发电。截止2018年底,风力发电项目开工在建4个,核准未开工3个,核准未开工以及开工未建成规模共计55万千瓦。全市累计建成瓦斯发电厂42座,装机容量52.9万千瓦,其中寺河瓦斯发电厂总装机12万千瓦,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瓦斯发电项目。全市年利用矿井瓦斯6亿m3,年均发电量达到28亿千瓦时,稳居全国第一。
加强电力供应建设。编制完成《城市电网可靠性提升工程建设规划(2018~2025年)》。建立线损异常治理闭环机制,2018年线损率2.1%,综合线损率全省最低。核准批复晋城东500千伏、泽州周村220千伏等工程,完成太焦高铁晋城东牵引站220千伏供电工程可研设计。
(四)攻坚推进转型项目年建设,有效投资不断扩大
加强项目谋划和储备。全市建设项目库833个项目,年度计划投资633.2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133.6%;储备项目895个,总投资额3962亿元,达到 2017 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完成额的9.2倍。
狠抓转型项目建设年。制定了转型项目建设年工作方案和督查(检查)方案,全面落实六项机制,扎实推进转型项目年建设。开展“前期手续集中办理”活动,先后为271个项目完善了立项、规划、土地、环评等手续办理。开展“集中开工月”和“进工地、到一线、解难题”活动,深入晋煤华煜、美中能源、国道G342晋城市过境段改线等项目现场,对建设中存在的征拆、手续、土地、环保、渣土运输等问题,召开协调会议,有力地推进了项目建设。
推进重点工程建设。继续实施领导包联重点工程制度。市四大班子26名领导对年初拟定的省市重点工程实施全覆盖包联,组织县(市、区)政府和相关市直部门以及部分重点企业主要负责人进行公开承诺,形成了全市上下抓项目、推项目的工作格局。同时开展了重点工程观摩活动,通过自评、互评和点评,促进了项目建设和工作落实。全年72项重点工程,完成投资232.6亿元,完成率106.3%,占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49.1%。
(五)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新动能稳步发展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总数达15家,省级以上重点试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5个。全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9家。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被认定为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和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煤层气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山西)通过验收,煤层气资源与协同开发产学研联合实验室挂牌成立。清慧制造被认定为“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强化高层次人才培育,推荐5人次申报国家、省科技创新创业、新兴产业领军、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加快。全年技术合同交易登记265项,交易额13.82亿元,超年度目标30%。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开通了山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交易服务平台晋城子平台。促进专利成果形成,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451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9件。全市企业引进先进装备80台(套),投资额1.02亿元。
民营经济发展加快。召开全市企业家大会,出台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系列政策文件。启动实施“236”行动,重点支持54个民营企业转型项目,兑现奖励1434万元。扎实推进“小升规”计划,新培育“小升规”企业26户,兑现奖励1320万元。设立5000万元财政性风险补偿资金,共为188家小微企业授信1亿多元。新登记市场主体25597户,同比增长12%。我市被列为全省民营经济改革发展示范市。
(六)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发展活力动力不断增强
国资国企改革稳步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组建运营,积极探索建立出资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制度。有序推进G342晋城过境段改线等重点项目融资、收购北留周村工业园区铁路专用线股权、推动出资企业改革重组等工作。积极推进兰花集团混改,王莽岭景区与文旅集团战略合作进入实质性阶段。启动天泽集团上市,加快推进前期工作。顺利推进43家企业分类改革。圆满完成驻市央企、省企“三供一业”分离移交任务。全省第一个市级新闻传媒集团挂牌成立。顺利完成市公交公司整体改制重组。
“放管服效”持续深化。高平市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省级试点推进顺利,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扎实推进“五统一”事项办理,全市进入承诺制改革试点项目达155个。大力推进减证便民专项行动,行政审批事项前置申请材料大幅精简,动态调整了18个部门117项权责清单事项,行政审批事项前置材料精简41%。新建市级政务服务中心全面启用,审批事项入驻率达到98%,基本实现“应进必进”。“3545”专项改革均提前完成省定目标任务,不动产登记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启动“证照分离”等多项商事制度改革,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大幅增长。深化“效能革命”,逐步理顺抓落实的体制机制,深化拓展“13710”督办制度,全面推行第三方评估,行政效率效能不断提升。
开发区改革创新取得积极进展。编制完成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区四园”总体规划和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收储土地5000亩,基础设施和标准化厂房建设进展顺利。高平、沁水、阳城3个省级开发区获批,全市基本实现一县一开发区,开发区面积增加到230平方公里。
金融改革创新推进。在全国首次创立信用贷款互助机制,188户会员企业获得银行授信1.05亿元,172户企业用信8576.4万元。不断完善机构创新产品,新引入晋中银行和紫金保险,设立恒基融通小贷公司,沁水农商行挂牌,陵川农信社改制进入初验阶段。鼓励金融机构开展金融创新,推出云税贷、账户云贷、诚信贷等小微企业贷款产品。充分利用BOT、BT、股权融资等多种工具,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作用,吸引社会资本200多亿元。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六县(市、区)全部实行医保打包付费制度。有效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继续巩固全面取消以药补医改革成果,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经国家复审,我市继续保持国家卫生城市荣誉。积极推动高平、阳城、沁水、陵川筹备申报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工作。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市级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顺利推进,平台框架搭建工作初步完成。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分两批对全市51个政府机构失信案件进行专项治理,46个案件退出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退出率90%,居全省第三。全面加强企业诚信建设,通过第三方机构对我市天然气等5个领域企业进行信用综合评价,对20家差评企业进行约谈。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作有序推进。推进大数据平台建设工作,政务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基本完成。
(七)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对外经济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开放通道全力构建。高铁方面,太焦高铁晋城市境内完成投资20.4亿元,超年度计划20%。超前谋划将晋城东站、高平东站分别扩容至20000m2和10000m2,同步推进站前广场、快速通道等配套工程建设。机场方面,晋城民用机场成功列入国家民用运输机场建设“十三五”中期调整规划。机场选址各项前期工作全部完成,相关文件及资料报请民航局审查,机场前期研究工作提前展开。晋城民航机场公司注册成立正式挂牌。泽州柳泉通用机场取得规划选址、土地预审等前期手续。阳城明旭通用机场正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空域手续在做进一步沟通报批。公路方面,阳蟒高速进展顺利。“太行一号国家风景道”、国道342改线等工程开工建设。
招商引资力度加大。举办和组织参加了司徒小镇“新时代海外侨胞、台湾同胞山西·晋城经贸文化交流合作恳谈会”、晋城-上海招商引资推荐对接会、晋城市(深圳)光机电产业推介、2018中国(太原)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会等活动。全年招商引资签约项目263个,当年签约当年开工144个,开工率为54.8%,当年开工到位资金107.3亿元。
区域合作不断加强。我市兰花与河南保税物流中心开展了全方位合作。积极推动我市商贸物流融入中原经济商圈,参与产业分工,强化产业协作。2018年新增外商投资企业1家,实际利用外资额2.84亿美元,境外投资129.6万美元。
(八)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城乡发展更趋协调
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高质量编制完成我市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2018-2022年)和“5+1”专项规划。确定6个试点乡镇和12个典型村先行先试,集中项目资金投向,完成年度投资8.5亿元,铺开各类项目200余个,初步构建起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雏形。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启动实施三年行动计划。6个省级、20个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和2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集中连片进展顺利。建成“四好农村路”1303公里。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基本完成,率先通过省确权办整市验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顺利推进,93.9%和96.6%的村分别完成清产核资和身份确认。全市农地入市达到1786.4亩。
农业基础不断夯实。全年粮食总产16.6亿斤。成功申报省级“一县两片”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区,创建市级有机旱作农业示范片6个。完成粮食功能区划定135.5万亩,进度全省第一。加快发展特色功能产业,沁水刺槐蜜获省农产品市级区域公用品牌。皇城相府蜜酒、晋苑桑叶茶获省功能农产品品牌。全市农产品513龙头企业销售收入85.4亿元,同比增长7%;500万元以上龙头企业销售收入41.6亿元,同比增长14.7%。加强“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认证绿色、有机、无公害企业64家,面积30.9万亩,产品122个,成功申报1个农产品地理标志。
城市品质全面提升。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全面启动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修编工作,完成美丽晋城战略规划和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城市设计试点工作被住建部作为典型经验向全国推广。二是加快老城区建设。回迁安置前期工作基本完成,27条“三通”道路工程加快推进,18条建成通车,凤台街、泽州路和黄华街路面改造高标准完成。新启动了一批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前期工作。三是加快推进金村新区建设,完成10平方公里核心区控制性规划和5平方公里城市设计,5条骨干道路开工新建,6项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完成前期。四是实现市域公交一体化,开通市县城际公交和旅游公交,实现市区到县城公交同城相连、市区到全市3A级以上景区旅游公交一站直通。五是加强城市管理,深入开展“双违”整治和“三洗六见一红旗”行动,国家卫生城市和森林城市通过复审,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扎实推进。
城镇化建设持续推进。省级以上特色小镇总数居全省第一。巴公、北石店镇列入第二批、第三批国家级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润城、巴公、神农分别列入第一批、第二批国家级特色小镇试点。全市常住人口户籍城镇化率为59.88%,比上年提高0.84个百分点。启动行政区划调整工作,编制完成区划调整申请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九)践行生态优先发展战略,绿色发展积极推进
积极争取国家环保政策。争取中央财政奖补资金15亿元,全市新增清洁取暖改造居民7.5万户。禁煤区面积扩展到109平方公里。开展环城污染企业搬迁,严格货运车辆限行管控和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用,加快推进绿色运输示范区建设。
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全面整改落实中央及省环保督察组反馈问题,环保督察整治基本到位。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力度。对179家企业严格落实错峰生产措施。加快推进“公转铁”。全天禁止重、中型货车在主城区通行,重污染天气实施机动车限行管控措施。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下降11.6%,PM2.5和SO2两项指标均超额完成省定目标。做好水污染防治。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100%达标。一、二、三类水体断面达标率全省第一。高平、泽州等一批污水处理厂建成完工。加大张峰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力度,科学评估城镇集中式水源地环境状况,初步建立群众饮水安全保障体系。持续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出台土壤污染防治2018年行动计划,启动了污染状况详查,建立了污染地块动态清单和联动监管机制。加快推进重金属污染防治,完成了涉重企业摸底排查。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出台了《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和《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有效推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全市新增城市绿地面积63万平方米,完成营造林2.32万亩,中幼林抚育2.8万亩,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和创建循环经济示范市积极推进。我市被授予2016年度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优秀”等次。根据《晋城市循环经济实施方案》的建设评价要求,对我市所涉及的64个支撑项目和九类67项指标、9项特色指标完成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和计算评估。
(十)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福祉不断增进
民生投入持续加大。全市公共财政用于民生八项支出达187.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2.1%。入选“中国地级市民生发展100强”。
脱贫攻坚强力推进。陵川、沁水两县按期脱贫摘帽,首批实现整市脱贫。产业扶贫方面,安排产业扶贫项目62个,带动7883户增收受益。易地扶贫搬迁方面,完成搬迁3044人,规划建设的7个集中安置点全部建成,完成省下达年度任务。金融扶贫方面,全市发放金融扶贫小额信贷1.87亿元。生态扶贫方面,支持31个扶贫造林专业合作社参与生态治理项目,教育扶贫方面,对四类建档立卡学生资助全覆盖,资助建档立卡家庭学生5371人。社会兜底保障方面,53.5%贫困人口享受低保、五保政策。
公共服务供给明显加强。组建11个办学集团,农村寄宿制学校后勤保障实现全覆盖。学前教育城乡一体化试点稳步推进。拟新建的东南新区学校规划设计方案正在修改完善,凤城中学高中部、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基本完工。晋城中专工程进展顺利。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扎实推进,深化医改工作和基本公共卫生考核全省第一。获创建“平安医院先进市”、“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市医院易址扩建项目通过PPP模式加快推进。全面启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成功申报了全国第三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市。市文化艺术中心工程全面开工。
社会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逐步完善。在全省率先完成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实现全国异地就医费用即时结算,基本公共卫生考核全省排名第一。晋煤集团医疗和生育保险纳入全市社会统筹。失业保险金标准每人每月再增230元,高出全省平均水平40元。
民生工程进展顺利。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搬迁安置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被省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授予搬迁安置先进市称号,争取上级专项资金2.32亿元。全市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新开工6873套,基本建成2330套。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完成投资25.94亿元。做好煤层气迎峰度冬供应保障工作,为全市乃至全省居民冬季温暖过冬提供了坚强保障。
各类风险得到积极应对。积极防控金融风险。加强油气长输管道保护和新能源安全监管,建立双防双控数据管理平台,全年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抽检合格率96.8%,连续多年未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坚决抓好非洲猪瘟疫疫情防控工作。做好春节市场优惠供应,安排资金546万元用于市区优惠供应,稳价效果明显。市场价格运行平稳,全年CPI涨幅控制在2.2%。强化市场价格监测,全市市场物价呈温和上涨势头。畅通价格举报渠道,全年受理处置的价格咨询、价格举报投诉案件全部办结。
从2018年计划指标执行情况看,年初《计划报告》提出的主要预期指标全部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约束性指标中除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未达目标外,其余指标均较好完成年度目标。面对经济低位开局、环保倒逼、外部环境错综复杂三大压力,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来之不易。这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紧密结合晋城实际,创造性推动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的结果,更是全市上下坚持转型发展,采取“三稳一加大”举措,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努力奋斗的结果,应当倍加珍惜。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经济发展稳步增长、持续向好的基础还不够牢固,结构性、体制性、素质性矛盾仍未得到根本性解决。二是改革相对滞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还比较突出,民营经济发展活力不足,创新创业氛围还不浓厚。三是产业转型步伐不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任务艰巨。四是推进高质量转型发展还存在一些制约和短板。促进有效供给的市场机制有待完善,要素配置不够优化。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切实予以解决。
二、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是我市在“两转”基础上拓展新局面的攻坚之年,更是推动新时代美丽晋城高质量转型发展取得新成果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工作至关重要。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及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把供改和综改相结合作为经济工作主线,贯彻“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扎实开展“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按照“主攻三大目标,打赢三大攻坚,补齐三大短板,干好三件大事,守住三条底线”的要求,解放思想、凝聚共识、先行先试,加快推动新时代美丽晋城高质量转型发展取得新成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二)主要目标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统筹考虑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和阶段性特征,综合考虑需要与可能,当前与长远,速度与质量,按照科学合理、实事求是的原则,2019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安排如下:
——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主要考虑:一是考虑到和全市“十三五”规划目标的衔接,确保实现“十三五”目标。二是考虑到实现“三大目标”,山西大发展、晋城要先行的需要。三是保持一定增速也是确保全市财政收入、稳定就业的需要。四是为全市经济结构调整、高质量转型发展预留空间。
——有效需求持续扩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左右,主要考虑到今年随着市级政府性固定资产投资、争取上级资金力度加大,尤其是“铁公机”、金村新区、“1+3”项目、老城改造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对全市投资的拉动作用将明显增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主要考虑今年经济发展持续向好、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等积极因素,消费有基础和条件延续近年来持续增长的态势。
——就业质量明显提高。城镇新增就业4.53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控制在6.5%和4.2%以内。主要考虑是落实国家稳就业的要求和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充分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民生为先、就业为本的执政理念,有利于稳定预期和增强发展信心。
——价格水平保持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
——生态环境持续优化。资源节约方面,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降幅完成省下达的任务;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4%。环境质量方面,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比例等指标和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4项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完成省下达年度目标任务。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77.78%、消除劣V类水体。
——民生福祉全面提升。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和6.5%以上,主要考虑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的要求。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数量4103套。
三、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强化政策研究和运行调控,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加强重大问题研究和政策储备。充分借鉴全国其他地方的先进经验,深入研究一批重大问题,形成一批有价值、能落地的研究成果。积极做好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的制定和国家煤层气产业发展综合改革实验区政策研究。
加强经济运行的监测。不断完善全市经济运行分析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经济运行的分析,定期召开全市经济运行联席会议,建立健全经济运行的监控指数和指标体系,加强价格和消费监测和分析,及时了解市场动向和经济发展趋势。同时,要不定期的就关系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难点、热点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加强宏观经济监测预警。
加大经济运行的调控。高度关注中美经贸摩擦对我市的传导效应,及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认真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政策措施,加强要素保障,降低企业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扶持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做大做强,对事关民生的弱势产业进行扶持。加强银企对接,及时保障企业资金需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支持民营经济发展“30条”,切实提高民营企业竞争力。补齐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项目短板。围绕居民吃穿用住行和服务消费升级方向,形成发展势头良好、带动力强的消费新增长点。加强与煤层气生产企业的沟通衔接,多举措做好煤层气保供工作。
切实提高政策执行力。要完善督导机制,明确任务落实的时间点、路线图、任务书,按节点全力推进。强化政策评估,做好营商环境评估和各类规划计划的年度评估,确保全市政策执行不走样、不打折扣。
(二)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持续深化能源革命。煤炭产业,坚定不移走煤炭“减”、“优”、“绿”之路,加大先进产能建设。积极探索煤基新材料的研发和发展。煤层气产业,全力争创全国煤层气“一区三基地一中心”。推进总投资152亿元的5个项目建设,力争产能增加到70亿立方米。谋划建设一批煤层气勘探开发项目及输气管网和储气设施。煤化工产业,促进传统煤化工向精细煤化工转型,重点抓好巴公园区煤化工“造气岛”建设。电力产业,加快电力配网智能化发展。实施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提升电网供电保障能力。新能源,大力推进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能源开发。持续抓好陵川中电投、沁水国电投、泽州华电等风电项目和兰能玉溪、金驹胡底等瓦斯发电项目。争取沁水县、泽州县列入国家光伏领跑者基地建设规划。
全面推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光机电,利用好“50+10”亿元的产业基金,着力培育光机电一体化的产业集聚区,重点推动富士康光学镜头和光通讯连接的企业入驻光机电产业园。煤机装备,重点抓好金鼎煤机、江淮重工、天巨重工等企业,发展成套煤机装备制造。新能源装备,加快中船重工新能源装备产业园二期和长征动力三元锂电池项目一期建设。轨道交通装备,重点推动清慧年产5000万件轨道交通新型材料结构件项目一期投产。冶铸业,加快推进南村绿色智能铸造创新产业园二期和晋钢集团智能铸造科技产业园一期工程。陶瓷业,推动阳城陶瓷行业培育自有品牌,发展中高档建筑陶瓷和日用陶瓷。丝麻纺织,以绿洲大麻纺织智能化生产线项目建设为龙头,推动丝麻纺织行业上档升级。
做强做大现代服务业。商贸物流业,重点抓好兰花、蓝远、义乌国际商贸城等物流园区建设和苗匠物流园区招商运营工作。大数据产业,深化与阿里巴巴集团的合作,加快实施“1183”工程。推动中电智云大数据产业园和华为云计算中心项目一期完工、投入运营。金融服务业,制定实施金融支持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建设行动计划,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健全完善小微企业信用贷款风险互助补偿机制。推进金改创新试验区建设,推进符合我市产业特色的创新性融资产品。全域旅游,全面推进陵川王莽岭、阳城皇城相府、泽州珏山等景区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太行一号国家风景道建设,完善基础设施,续建244公里。加快司徒小镇花车巡游演绎体验项目和华谊兄弟星剧场项目建设。组建晋城市文旅投融资平台。
积极培育产业集群。做好工业、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申报工作。全力推进南村绿色智能铸造创新产业园、陵川县礼杨新型工业产业、陵川县平城生物化工产业、城区司徒小镇现代服务业和高平炎帝文化产业等5个集聚区建设。
(三)切实发挥投资和消费的关键作用,不断激发内需活力
持续扩大有效投资。一是把准重点投资方向。全年重点推进320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年内完成投资496亿元。二是扎实推进重点工程建设。深化拓展延伸重点工程“13710”信息督办,建立问题台账,高质高效推进60项重点工程建设。三是加大资金争取力度。在“铁公机”“岸港网”上争取更多的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积极争取政府新增债券额度,申报国家和省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四是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放宽民间投资准入。开展民营资本准入障碍专项清理行动。有序推进PPP模式,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教育、健康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领域。
充分释放消费潜力。出台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的具体实施方案,积极发展信息消费和养老、健身、家政等服务消费,大力发展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以满足群众高档次、高品质、个性化、专业化、定制化的需求为出发点,谋划一批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型服务业,吸引更多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汇集到晋城,逐步打造晋东南区域消费高地。
稳定出口贸易。充分发挥我市兰花保税物流中心对外开放平台的功能和作用,积极培育发展跨境电商,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壮大外贸主体,启动实施对外贸易主体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培育壮大外贸龙头企业,努力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速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有效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制定出台《晋城市支持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实施细则》。引导鼓励企业开展创新研发活动,促进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新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民营科技型企业,支持企业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及集成应用、转化重大科技成果。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实施高技术企业五年倍增计划,力争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1个。
搭建创业创新平台。大力支持社会资本建设省级以上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创新创业平台。联合共建晋城纳米光机电产业研究中心、光机电研究生培训基地、晋城市产业技术研究院等。
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充分发挥职业教育集团作用,支持大专院校开设光机电、大数据、全域旅游等专业,培养本土实用型人才。加快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推行新型学徒制。
(五)攻坚推进关键领域改革,持续增强转型活力
持续推进“放管服效”改革。市县两级组建行政审批局。引深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巩固深化“3545”专项改革。全面推开“证照分离”“多证合一”改革,大力推进“照后减证”,加强“双随机一公开”日常监管。建设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实现市县级政务服务事项90%以上网上办理。深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市场化改革。积极开展营商环境自我评价。
加快开发区改革创新。稳步推进陵川省级开发区申报工作。扎实推进“三化三制”改革,组建开发区“管委会+公司”管理模式。晋城开发区实现“一区四园”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政策。聚焦主导产业深度对接发达地区、重点企业,开展精准招商。推动开发区行政审批“瘦身”、服务效率提速,确保入区企业“办事不出区”。
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启动第二批14户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工作,实现市属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全覆盖。加大国企混改和专业化重组,加快推动兰花集团转型、天泽集团上市。适时整合公益类国有企业,探索设立公益类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经营类国有资本向优势领域集聚,向专业化方向重组。基本完成国有企业剥离办社会职能任务。
抓好价格领域改革。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天然气(煤层气)产供储销价格、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做好政府定价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清单动态管理。推动居民和非居民用气价格并轨。做好我市主要产品价格监测分析,加大成本调查和监审力度,贯彻落实政府定价成本监审办法,重点加强对自然垄断环节、重要公共服务领域的成本监审。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支持民管经济发展“30条”政策举措。着力消除民营企业在准入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等方面的不公平待遇。依法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专项治理政府部门、大型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资金问题。完善领导干部联系民营企业制度,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着力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扎实推进“236”行动和“小升规”企业培育工作。重点培育“小升规”企业30家。继续抓好服务业“小上限”企业。启动实施企业家队伍素质提升“421”计划。加强与德国国际合作机构合作,重点培训100名企业家。
加快诚信体系建设。创新信用信息采集方式,努力实现社会主体信用信息全覆盖。建立和完善“红黑榜”激励和约束机制,在办理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等过程中提高守信收益和失信成本。积极探索信用信息社会化应用,形成线上线下信用机制有机融合,争取我市进入国家信用示范市。
(六)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增强开放经济发展新优势
构建立体化开放通道。铁路方面,加大协调推进力度,重点抓好太焦高铁建设,协调做好呼南高铁、晋城-运城客专及晋煤外运铁路等前期工作。开工建设国睿运通物流公司、晋钢智造科技园等5条“公转铁”专用线,推动嘉南铁路恢复开工。公路方面,加快推进国道342改线工程,力争国道207线新房洼至省界瓶颈路段改造工程年内完工,国道207线陵川-长治一级公路改造工程、省道阳济线重载交通示范改造工程全线开工,争取东南环高速年内开工、西南环高速年内完成前期,做好阳城-运城、沁水-安泽高速前期工作,协调推进陵川王莽岭-新乡、阳城蟒河-济源两条出省高速公路建设。机场方面,加快推进机场审批等前期工作,完成机场场址报批、军地协议签订,力争年底完成机场预可研批复,并报批可研。做实阳城、泽州通用机场前期工作,争取年内开工建设。加快推进高平、陵川、沁水通用机场取得实质性进展,努力争创全省通用航空示范区。大力推进“岸港网”建设。
努力搭建开放平台。做好与世界银行能源领域战略合作协议前期准备工作,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合作协议。重点做好300公里半径范围内周边城市的联系对接,主动做好与郑州、洛阳、西安、邯郸等城市的合作交流。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合作,主动承接一批项目落地我市。继续做好中国(山西)自贸区晋城片区的申报设立工作,促进兰花保税物流中心与河南保税物流中心全方位合作,推动全市进出口企业组团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利用太行古堡、六福客栈、李家宗族等平台,扩大对外交流。
推进招商引资提质增效。一是突出产业链招商。以主导产业为招商重点,紧扣全省招商图谱和我市招商地图,在建链、补链和强链上求突破。二是突出专业化招商。改革招商队伍管理体制和薪酬制度,优化设置各县(市、区)和开发区驻外招商办事处、产业招商小分队,全力打造专业化招商队伍。三是突出社会化招商。持续实施“晋商晋才回乡创业创新”工程,精心组织好中国女企业家高峰论坛等活动,积极探索运用以商招商、委托招商、乡情亲情同学情招商等多种方式,调动各类资源,扩大招商成效。办好第四届海峡两岸神农炎帝文化旅游招商系列活动。
(七)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一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规划,谋划一批农业产业发展的重点项目,确保乡村振兴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二是推进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在巩固提升2018年6个乡镇和12个特色村的基础上,设立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基金,集中再抓6个市级试点片区和一批特色试点村。三是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积极推广功能农业和有机旱作农业,创建11个市级有机旱作农业示范片。加强“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培塑3个以上区域功能农业品牌。加快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亿元以上企业达到13家,力争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增长7%。四是持续推进农村环境整治。认真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开展五大专项行动。扎实推进泽州县省级和沁水县市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县建设。新(改)建“四好农村路”990公里。抓好农村饮水安全条件改善。五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稳妥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农村三块地改革试点,积极探索“三变”改革路径。
聚焦提升城市品质。一是推进老城更新与保护。完成东西大街、景德路、景忠路等道路建设及南大街立面改造任务;启动实施景德桥公园、景忠桥公园、东滩会、西滩会景观改造和东河、西河景观整治;统筹推进文庙巷、青龙巷和南谷洞等历史文化街巷提升改造。积极推进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二是加快金村新区建设。统筹推进高铁东站站前广场、丹河快线“1+3”以及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做好高铁东站周边可视山体绿化、确保路网框架开工建设。全面推进空港新区建设,制定空港新区规划方案(总规、控规),确定机场大道选址,完成初设批复,并开工建设,同时启动机场周边村庄搬迁工作。三是加强城市扩容提质。加快“三通”工程建设,畅安路北延等21条道路通车或具备通车条件。加快推进中原街改造及综合管廊建设等PPP项目。推进城市“双修”工程,重点对文博路等6条道路和22条小街巷实施改造和修补。加快实施“三源”工程,完成张峰水库引水主体工程,开工建设第三水厂项目,完成新气源项目;开工建设阳城电厂至市区集中供热热网工程。主城区新建10座人行天桥,购置110台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对124个公交站牌进行智能化改造。四是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深化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加大“双违”整治力度。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统领,巩固“三洗六见一红旗”行动成果,不断提升城市品质。
加快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城市综合交通、信息、能源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统筹推进县域经济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加快推进区划调整改革。扎实推进润城、巴公、神农3个国家级特色小镇和大阳、北留、端氏、嘉峰4个省级特色小镇建设。
(八)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升绿色发展水平
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是精准防治大气污染。加快市区周边10公里范围内冶铸、煤化工企业关停搬迁、退城入园、提档升级。编制完成清洁取暖改造三年规划。推进大宗货物及中长距离货物运输“公转铁”。严格落实建筑扬尘“六个百分之百”要求。全面完成“冬防”目标。加快推进中石化油库搬迁。二是精准防治水污染。强力推进丹、沁两河水环境综合整治。严格落实“河长制”“河湖警长制”。加大重点河流流域化工企业管控力度,重点抓好晋煤天溪、华昱煤化工等一批重点企业废水零排放改造工程。统一规划建设重点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巩固黑臭水体综合整治成果,扎实推进市区“清水复流”工程。三是精准防治土壤污染。加快受污染地块治理修复,全面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扎实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农田残膜治理试点工作。
大力发展低碳循环经济。要积极开展创建循环经济示范市指标体系的评估和完善,大力支持园区循环化改造,研究出台政策措施,重点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努力争创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市。持续推进国家级低碳试点市建设,积极筹备晋城低碳发展论坛。
提升生态环境建设水平。重点加大对全市煤矸石、粉煤灰的综合治理力度,统筹建设循环高效的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处置利用项目。争创国家级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完成国省营造林2.21万亩,中幼林抚育0.65万亩。持续推进环城生态和城市绿道建设,努力形成连续不断的“景观廊道观光带”,建成文昌游园等4个游园工程建设,开工建设时家岭公园和凤台公园,持续抓好新建城市道路绿化美化。
健全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制定出台2019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行动计划。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鼓励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开展自然资源开发使用成本评估。继续做好生态文明目标考核工作,不折不扣落实好环保督察整改任务“回头看”。
(九)持续加力民生改善,不断增强人民福祉
精准脱贫攻坚。一是增强贫困村自我发展能力,实施产业扶贫、贫困村整村提升工程。二是实施“1+5”脱贫综合保险,兜住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收入底线,保障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不返贫。三是继续做好干部驻村帮扶、金融扶贫、教育扶贫、社会保障兜底等政策落实,确保脱贫工作力度不减、标准不变。四是坚持贫困村提升与乡村振兴同步推进,抓住我市作为全省农林文旅康示范市的有利时机,把政策、项目、资金、人才等要素向贫困村集中的地区集聚。
积极促进创业就业。持续推进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建设,全年培训人员不少于2.8万人。举办全市创业大赛,促进全市创业企业与全国资金、技术、团队对接,提升初创企业成功率。做好高校毕业生、去产能职工、农村劳动力、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人群的就业工作,确保全市就业总体稳定。
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继续推行全民参保计划。充分发挥保险杠杆作用,继续阶段性降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三项保险费率,帮助企业减轻负担。适度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
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改革,出台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优惠政策。推动凤城中学高中部投入使用,太原科技大学晋城校区学生宿舍楼(二期)年内建成,完成晋城中专整体搬迁,在南岭爱物学校筹建晋城一中分校。纵深推进健康晋城建设,全面落实医改重点任务,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全力推进市医院易址扩建开工。积极开展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全力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承办好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有关项目。加快推进市民广场和文化艺术中心工程建设。加强文创产品开发,推动太行古堡群申遗。
做好粮食安全和物资储备工作。一是全力保障全市粮食安全。提高依法管粮管储水平,督导承储企业完成市级储备粮轮换。二是抓好粮库智能化升级改造。完成我市粮库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逐步实现粮库智能化和粮食流通信息化管理。三是保障重要应急物资储备安全。加强重要物资储备库建设,加强应急物资日常管理,确保数量真实、质量良好。
持之以恒抓好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毫不放松抓好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抓好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工作。强化应急管理保障和应急处置,继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平台,争取更多基地和产品联网运行,积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继续抓好“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加快推进“雪亮工程”建设,持续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