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桓台县积极探索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通过整合教育资源,大力推进“乡村少年宫”建设,搭建教育平台,打造农村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乐园,满足农村未成年人全面发展的基本需求,让广大农村孩子享受到了与城区孩子一样的素质教育。

    在桓台县,随着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多,农村留守儿童也越来越多。全县现有未成年人7.89万人,其中农村未成年人5.46万人,占未成年人总数的近70%。同时,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农村未成年人活动场所缺乏、配套设施不全、分布不均以及师资不足等情况比较普遍。农村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问题日益突出。尤其到了假期,城市孩子有少年宫、夏令营、特长班等诸多选择,而有些农村孩子由于“无处可去无事可干”老师管不着、家长管不住”,有的就去泡网吧,甚至打架斗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在实践中,桓台县采取政府投资与社会捐助相结合方式解决资金问题,通过三种模式推进“乡村少年宫”建设。

    一是“校外龙头式”发展模式。以相对独立的场所为阵地,建立规格高、设施全、有特色的中心型少年宫,充分发挥其龙头作用,带动各学校少年宫开展工作。

    二是“校内独立式”发展模式。将学校内的独立校舍作为活动场所,发挥基础设施完善、师资力量较强的优势,为学生提供服务,并在节假日面向社会开放,为周边农村未成年人提供服务。

    三是“校内交替式”发展模式。整合学校现有校舍和教师资源,教室和场地同时是少年宫活动场所,教师同时是少年宫辅导教师。通过合理分配时间,正常教学和少年宫活动在相同的空间、不同的时间内交替进行。这些少年宫,打破班级限制,统筹分配活动场所和辅导教师,使教学与活动交叉进行、互相促进。

    针对专业师资短缺、师资力量分布不均等问题,他们挖掘、引导和培养教师“一专多能”,并实行县内流动教学。同时,向县老干部书画学会、书法家协会等组织发出倡议,聘请118名协会会员为少年宫辅导员。此外,还在淄博市招募了332名志愿辅导员。

    正面教育“夺回”农村娃

    今年暑假,9岁的二年级学生巩杰到少年宫报了电子琴和舞蹈两个班。她的妈妈巩春玲说:“以前孩子参加一期舞蹈班要交240元。现在到少年宫学,一分钱也不用花!”

    桓台县在“乡村少年宫”的运作过程中,确立了“三项原则”:一是公益性原则,少年宫不开展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活动,活动场所和器材免费提供,免费为农村孩子授课;二是基础性原则,主要进行科技、艺术、体育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提供农村孩子的综合能力;三是特色发展原则,让孩子们根据自身特点和兴趣爱好,自愿选择活动项目。

    桓台县自从乡村少年宫建设启动以来,各项活动已覆盖县内所有中小学,实现了空间上从学校向村庄延伸,时间上从课内外活动向节假日延伸,活动内容由过去注重文体活动向注重综合实践活动延伸。目前,全县已建成30所功能齐全的乡村少年宫,活动内容包括了7大类80多个项目,在校学生参与率达到了100%。

    第一,缓解了当前制约农村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突出矛盾,推动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建设“乡村少年宫”,桓台县农村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外部条件逐步改善,阵地建设不足的矛盾有所缓解。与此同时,农村学校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农村办学条件逐步改善,缩小了城乡学校之间的差距。实行“走教”等灵活的教学方式,实现了县内教师资源的共享,使优质教育资源更多地为农村孩子服务。

    第二,满足了农村广大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需要,提升了农村孩子的综合素质。“乡村少年宫”开展的活动具有实践性、趣味性、教育性、灵活性的特点,能够有效提高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培养技能技巧和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通过学习剪纸艺术、民乐演奏、手工编织、陶艺制作、中华武术等。多数孩子掌握了基本的科普、艺术、体育知识,扩大了知识面。各种主题实践活动,则帮助孩子们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第三,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等突出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乡村少年宫”为包括“留守儿童”在内的广大农村未成年人提供了校外活动场所,他们在家门口就能参与活动、接受教育,既方便了求知,又丰富了业余生活。为解决“留守儿童”因家庭教育弱化而带来的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学习自觉性下降、迷恋网吧和不良生活习惯等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