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俗语里的智慧

晋城俗语

    泽州自古是煤炭之乡,煤炭便是泽州先民取暖引炊的生活资料。末煤与块炭相比,当然是碳块比煤面耐燃火旺得多。但是也有例外,这就是晋城俗语所说的:“调煤出了汗,添煤胜添炭”。是说只要将煤面与泥土掺入水,用锨用力调和,直至出汗,用这样的煤泥“调煤圪戳火”,那燃烧起来的效果胜过用炭块,也更经济实惠。

   “调煤出了汗,添煤胜添炭”,关键是要“出了汗”,人懒了对付着调几下是不行的。懒汉和稀泥,调出的煤不仅不胜炭,怕那余火还要被它压倒,不要说通火做饭,人也要饿坏了。有笑话说个懒人,媳妇不把饭端到嘴边他是不开口吃的。一日媳妇要回娘家住几天,为了把懒丈夫安顿好,就烙了个特大的烧饼套在他的脖子上,让他饿了张口就吃。过了几天,媳妇从娘家回来,见到懒丈夫已是饿的奄奄一息。原来他把嘴边的饼吃完后,竟然懒得把没吃的饼转到嘴边来吃。让这样的人调煤,火都没得着,还胜什么炭。

    古人云“工贵其久,业贵其专”,出汗是因调煤,调煤必需出汗,既要有专注的精神,又得有渐进的态度。企图立竿见影不行,迫不及待地揠苗助长也不成。好像有个笑话里的傻财主,他要盖个三层楼房,工匠给他说怎么下根脚打基础,如何起一层建二层,这个傻财主不耐烦地打断工匠的话,让他们直接盖最上面的一层。这种急功近利除了事与愿违,计划落空外,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

    反复调煤,用力出汗,直到“添煤胜添炭”,实际上是厚积而薄发,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荀子.劝学》说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这是说,没有一个个“跬步”的积累,就不能达到“千里”的目的;没有一滴一点的“小流”的汇集,就不能形成浩瀚的“江海”。骏马驰骋,也要一步一步地跑;劣马虽然走的慢,但也能达到目的地,就是因为它不停地在走。当我们领略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其壮丽的景象宏伟的气势也决非一源一夕之水,而是“七十二溪成一瀑,合流飞落玉渊长”。这都是说事物的不断发展,改变了原来的状态。

    晋城俗语“调煤出了汗,添煤胜添炭”,同样是以生动形象的比喻,劝解人们对待事物应持之以恒,重视积累,其中蕴含了深刻的量变到质变的哲学道理。人勤地不懒,正是一锨一锨“调煤”这样很小的,不显着的变化,但却实现了“添煤胜添炭”的这一显着的,根本性的飞跃。

   “调煤出了汗,添煤胜添炭”,晋城乡民于小事中讲出大道理。由此思而想之,既然量变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那我们就一定要重视那些看起来不起眼,而实际上却有着重要作用的量变。学习是“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做事也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是所谓“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易经.系辞》)。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让我们人人都脚踏实地,“从我做起”,一步一步地去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奋斗目标。

(请本文作者与杂志社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