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是晋城市按照精简高效的目的和大部制改革的需要新组建的一个行政主管局,该局由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贾二庆担任局长,近日,我刊记者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得职能和职责等相关问题对贾二庆局长作了专题访谈:
本刊记者: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是按照精简高效的目的和大部制改革的需要新组建的一个行政主管局,那么,能不能说现在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是原来的人事局和劳动保障局合并之后的局?它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贾局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是在国家实施大部制改革的背景下,由原人事局和劳动保障局整合组建的。这次机构改革实施平稳过渡,没有分流人员,但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两局并一局”,而是在参照人社部、省人社厅职能设置的基础上,结合我市机构改革的实际情况进行的。新组建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职责主要有两项,一是以促进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核心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二是以机关事业单位公职人员管理为核心的公共人事管理职能。与原来的两个局相比,新局担负着全市统筹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管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险政策,建立覆盖城乡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统筹人才市场与劳动力市场整合,建立统一规范的城乡一体化的人力资源市场;统筹机关企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调解仲裁,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即“四个统筹,一个加强”的重要职责。
本刊记者:说到就业,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城镇困难就业人员都是就业困难群体的重点,为促进这三类群体就业,今年我市将采取哪些措施?
贾局长: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获得劳动报酬、实现个人价值和融入社会的必然途径。就业关系到个人的家庭幸福、社会的繁荣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将充分就业列入经济社会发展优先目标,列入地方领导政绩考核的主要内容。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成立了茹栋梅副市长任组长,市财政、国土、人社、税务、工商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就业工作领导组,出台了《关于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通知》、《关于实施再就业税收减免办法》、《关于做好农民工工作的意见》等促进就业规范性文件,建立了新增城镇就业岗位制度,使我市就业工作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对我市经济和就业造成冲击时,果断实施了“五缓四降三补”帮企业保就业政策,为困难企业缓缴社会保险费3.5亿元,降低四项社会保险费减轻企业负担7678万元,为3645人发放岗位补贴178万元,通过帮助企业度过了难关,稳定就业岗位近万个,有效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
本刊记者:贾局长,请问城镇转岗就业、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将如何处置?
贾局长:虽然我市在促进就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也承受着巨大压力。首先是城镇转岗就业、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交织在一起,我市每年新成长劳动力约2万人,城镇转岗职工约2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总量约10万人,而我市每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仅3万个,总体上讲,城镇就业压力将长期存在。其次是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近年来随着煤炭资源整合和招商引资的蓬勃开展,一部分在小煤矿就业的乡村劳动力失掉了工作岗位,新落地项目由于技术升级和自身条件的限制,又不适合本地劳动力大量就业。如富士康集团在大量招工的同时,又将招工年龄限制在35岁以下,其中70%的工人要求年龄在25岁以下,在充分挖掘我市人力资源潜力外,还要到周边地市进行招募。但对广大35岁以上的我市广大农村劳动力来说,就业难度依然很大。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将是我市人力资源市场长期存在的问题。第三,就业帮扶对象的差异性是实现充分就业的重要障碍。由于就业对象的技能、观念、就业预期不同,再加上就业市场信息不对称,给我们落实就业政策增加了难度。特别是年轻一代的思想观念更加解放,个性化特征明显,不喜欢受拘束。这就需要各级就业服务机构做好市场调查,针对不同群体提供针对性的推荐,努力实现各类群体充分就业。
“十二五”期间,我市将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针对不同群体就业需求,认真搞好就业市场预测、统计和分析,有效开展就业服务,努力实现全市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0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实现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基本实现城乡劳动力充分就业目标。
本刊记者:请您谈谈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好吗?
贾局长: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要求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出台了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全面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扶持力度,精心组织开展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启动了新一轮“三支一扶”计划,实施3年百万就业见习计划,并进一步加强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我市每年新增大中专毕业学生约7000余人,除通过各种渠道实现就业外,目前全市没有稳定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总量约2.2万人。一方面,随着我国高校扩招,很多大中专毕业生所学专业与市场需求脱节,就业不匹配。另一方面,我市高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能力有限。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采取了多种措施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如,市人社局每年都和晋城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举办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洽谈会,市人才服务中心坚持每周举办大中专毕业生招聘会,为各类用人单位和大中专毕业生双向选择搭建平台。我们坚持办好晋城人才网,利用网络推荐就业,每年成功推荐就业达7000人以上。同时,我们还组织了国家和全省公务员招聘、全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实施公务员法以来,我市行政机关已累计招录公务员759人,2011年招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040人,为优秀大中专毕业生脱颖而出搭建了平台。
做好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主要是要认真落实好国务院、省政府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相关政策。要组织落实好“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三支一扶”计划、“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鼓励科研项目吸纳、鼓励自主创业和应征入伍,还要实施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对零就业家庭高校毕业生、靠借贷上学的农村高校毕业生、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毕业生及残疾人大学生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进行安置。
本刊记者: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我市将采取哪些措施?
贾局长:关于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按照市委市政府统筹城乡发展和做好三农工作的总体要求,一要加快城乡一体的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体系建设,为广大农村劳动力就业提供政策咨询、用工信息和维权服务,提高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社会组织程度。二要围绕市场需求搞好培训,把农村劳动力的数量优势转化人力资源强势,全力打造劳务品牌,培养农村劳务输出代理人,实现农村劳动力在同等条件下与城市人力资源平等竞争。三要加快特色城镇化建设,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要求,努力扶持乡村产业发展,吸引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降低外出务工成本。四要创新城镇化进程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以多种途径放宽城镇户籍限制,让已在城市实现稳定就业的农业人口有序转变为市民。要进一步完善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农民工与城镇产业工人同等待遇,农民工子女城市上学与城镇居民子女同等待遇。
本刊记者:那么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该如何处置?
贾局长:关于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我市已建立了零就业家庭和困难就业群体就业援助制度,对下岗失业人员“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失业一年以上人员和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员,只要在社区劳动保障事务所登记,本人有就业愿望的,就可以享受到相应的就业帮扶政策,享受技能培训、就业推荐等免费就业服务,从事微利服务业或自主创业的,可以享受免费贷款、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还可以申请政府公益性岗位就业。
本刊记者: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甚至有媒体指出,“招工难”与“用工荒”已经从沿海蔓延到内地。我们如何理性看待这个问题?
贾局长:招工难和就业难是劳动者技能与市场需求不匹配造成的,是劳动者保守的择业观与当前多元化的用人方式相碰撞的客观反映。按照国家就业政策,我国实行“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原则。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各地经济迅猛发展,拉动就业规模快速增长,吸引内地劳动力蜂拥而去。近年来,随着扩大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内地经济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内地务工人员收入逐年提高,很多外出务工人员选择了就地就近就业。如我市近年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吸引了大约15万人的周边地市劳动力来我市工作,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也给我们一定的启示:一是劳动者用脚投票,外出就业更加理性,说明了市场调节就业的机制更趋成熟。二是劳动者自身的技能与产业需求还存在差距,不少企业“数十万元难觅高级技师”,充分说明了目前就业市场真正缺少的不是普通劳动力,而是高技能人才。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招工难有利于建立市场倒逼机制,逼迫企业主动提高劳动者待遇,改善劳动条件,或通过劳资双方协商确定劳动报酬,签订集体合同,进而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三是在多元化的用工方式下,劳动者要积极改变择业观念,主动提高技能,根据自身能力选择合适的就业岗位;要树立劳动光荣、职业不分贵贱的观念,只要能够实现自身价值,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是对社会作贡献,实现在市场竞争中自主择业。
破解“招工难”与“就业难”的根本途径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使劳动者的专业技能与市场岗位需求相适应。技能培训是提升我市人力资源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我市实现“两个坚定不移”、加快转型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今年以来,立足于为全市转型跨越发展培养一支数量充足、技能精湛、结构合理的产业技术工人队伍,我市组织召开了职业技能培训会议,提出了建立面向全体劳动者的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十二五”期间对全市所有农村劳动力开展一次职业技能培训,对全市所有从事企业技术岗位人员开展一次技能提升培训的目标,其中今年要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0万人。市财政将对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实施专项资金补贴,这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大惠民政策,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扶持。
落实好全市职业技能培训计划,需要各县(市、区)政府进一步整合本行政区域的职业技能培训力量,整合全市职业技能培训师资力量,选择适用的培训教材,落实培训场地,加强政府对技能培训的领导和监督。各职能部门要根据本部门事业发展的需要,合理制定培训计划,围绕产业发展搞好培训。同时要配合财政、审计部门搞好培训资金使用监督,对顺利完成政府培训任务、通过有关部门职业技能鉴定的培训机构,及时兑现培训补贴资金,引导各类培训机构参与到全市职业技能培训事业中来。
本刊记者:除了就业,我们还需要鼓励创业,我市对创业带动就业有哪些扶持政策?政府是否有扶持创业的政策?
贾局长:创业是增强城市经济活力、有效增加城镇就业岗位的手段。为了促进我市创业工作,早在2005年,我市就组织实施了创业培训项目,累计培训学员1.5万人,成功创业的学员8000余人,为扩大城镇就业做出了积极贡献。2009年,我市又加入了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行列,出台了《晋城市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实施意见》、《关于建立创业孵化基地的指导意见》、《晋城市创业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晋城市创业小额担保贷款管理办法》等扶持创业就业的文件。建立了创业孵化基地10个,创业实训基地10个,创业项目园区1个,其中陵川县马兰花疏菜种植孵化基地入选省级创业孵化基地;成立了创业服务专家志愿服务团,组织100名专家长年为创业者提供项目评估、开业指导和后续服务;成立了创业项目中心,创业项目与全国82个城市实现联网共享。在扶持创业方面,除了小额担保贷款和财政贴息政策解决创业者融资难题外,我市还通过税费减免政策,降低创业者的经营负担;通过提供免费创业培训,提升创业者的经营能力,在经营场地上予以支持等。
目前,我市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已步入攻坚期。市政府高度重视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建设,今年5月,王清宪市长对我市“创城”工作提出了“要下大功夫,出台硬措施,做出亮点,见到实效”的具体要求。茹栋梅副市长多次召开“创城”工作部署会、推进会,要求各职能部门和县区要高度重视,专人负责,细化责任,进一步优化创业扶持环境,确保我市“创城”成功。作为“创城”牵头单位,我局近期将重点研究破解小额担保贷款瓶颈问题,调研建立公共创业孵化基地的选址、设计、投资等具体方案,为各类群体成功创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本刊记者:随着我市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企业对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需求越来越多,我市在高层次人才引进和技能队伍建设方面将怎么做?
贾局长: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是市场经济的稀缺资源,是我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科技产业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市逐年加大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出台了《引进海外留学人才来我市创业服务暂行办法》(晋市政发〔2006〕9号)、《鼓励海外留学人才来晋创业和工作的实施意见》(晋市政办〔2008〕15号)、《关于引进高层次人才的若干意见》(晋市办发〔2008〕17号)、《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实施办法及五个配套文件》(晋市办发〔2010〕44号)等系列文件,对高层次人才在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优惠,吸引他们来我市工作创业或开展技术交流项目合作。
目前在我市工作创业或开展项目合作的外国专家、具有博士学位以上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已达70余人,其中,入选国家千人计划1人,省百人计划2人。去年我市共邀请美国教育改革家艾伦博士、德国风湿病专家克劳斯·汉姆克博士等10余位外国专家来我市讲学,进行技术交流和开展项目合作。同时也积极为我市人才外出学习交流提供服务。市医院、市口腔医院的医生赴太原参加了美国专家的专题讲座和手术临床指导,市一中、市附小等6名教师参加了国家外专局与美中教育服务机构共同开展的中小学英语教师英语口语培训。
进一步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一要加强高层次人才载体与平台建设。围绕全市支柱产业开展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重点培养高层次、紧缺型人才。在市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引进高层次人才示范基地,采用学术交流、技术合作、扶持创业等多种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二要创优高层次人才工作环境。要落实高层次人才住房补助、生活补贴,对来我市工作创业的高层次人才提供全程式、保姆式服务。三要加强与外省市合作。要加强与太原、郑州及沿海经济发达城市联系,共享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信息资源,提高招才引智工作的层次和效率。要突出引智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优先引进新兴产业领军型人才和我市产业发展急需的金融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满足民生事业发展需求的医疗、卫生、教育等高层次人才。
高技能人才培训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加技能津贴的收入分配制度,探索建立“首席技师”等技能带头人制度,有效激发技能人才的创新活力。要开展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高级技师评比表彰活动,建立高技能人才表彰激励机制。依托市高级技工学校建立我市省级公共实训基地。完善职业技能鉴定制度,健全技能人才多元评价体系。围绕重点产业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能竞赛和技术创新活动。今年要培养技能人才7000人,其中新增高技能人才450人。
本刊记者:去年,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保障方面广泛享受到了实惠,今年我市在建立健全社会保险体系方面有什么新举措?将会出台哪些与百姓密切相关的政策?
贾局长: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已建成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参保人数不断增加,保障待遇逐年提高,各险种管理制度更加规范,统筹层次逐步提高。截止到去年底,全市参加城镇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的人数分别达到28.6万人、21万人、54.8万人、22.2万人和19.3万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达到96.8万人,20.8万名60周岁以上农村老人按月领取到了基础养老金。
2011年,我市第7年调整了养老金待遇,企业离退休人员人均月增加养老金224.9元,人均每月领取养老金达1603元,居全省第一。扩大了医疗保险慢性病报销范围,提高了城镇职工住院报销比例。城镇职工医保最高支付限额为34.5万元,达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8倍,城镇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为16万元,达到居民可支配收入的9倍,均高于新医改提出的“政策范围内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达到当地职工(或居民)年平均工资的6倍”的目标要求。城镇职工住院医疗费用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从80%提高到91%,城镇居民住院医疗费用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从65%提高到75%,医疗保险待遇位居全省各地市前列。工伤、失业、女工生育保险待遇也分别有所提高。去年我市还实施了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城区未列入国家、省新农保和城居保试点范围的情况下,市政府果断决策,由市财政比照国家和省试点政策对城区实施了市级试点,确保了城区广大城乡居民同样享受到了国家和省试点的待遇,每年市财政增加支出500多万元。
今年3月起,我市再次提高了城镇医疗保险待遇,城镇职工、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分别达到了43万元、25万元,待遇水平居全省第一。我们还将根据全市医疗保险基金运行情况,逐步扩大门诊慢性病病种范围,提高医保报销水平,努力缓解参保人员看病贵问题。生育保险也要逐步提高待遇水平,努力实现 “生孩子不花钱”的目标。我们还将向省人社厅请示,从7月1日起将城区纳入国家新农保和城居保试点区,真正实现全市城乡居民全部享受国家和省试点待遇。我市今年还要加快社会保障一卡通建设,在去年发放30万张的基础上,今年再发放社会保障卡90万张,基本实现人人持有社会保障卡的目标,让广大城乡居民不仅享受到经济发展成果,而且享受到高效、便捷的社会保障服务。
我市社会保险事业取得的进步,是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大大增强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和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也为更多的人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