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发生了有地震记录以来的最惨烈的地震。
     
    3月13日,日本气象厅将日本的地震震级修改为9.0级。

    依据地震后四天左右公开的信息,瑞信首席经济学家Hiromichi Shirakawa估算,日本地震的经济损失将达到1710亿-1830亿美元。巴克莱的经济学家预计日本经济损失将达到1800亿美元,这相当于日本GDP的3%。而三菱UFJ证券和瑞士嘉盛莱宝则预计,地震最终成本可高达GDP的5%。最悲观的预计来自于伦敦智库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的资深研究员Vanessa Rossi。他预计,日本在这次地震中将损失10%的资本存量,相当于GDP的20%,那1万亿美元。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其制造业在全球经济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日本生产供应全球40%的手机和电脑芯片,1/5的半导体产品。这次地震的重灾区东北部沿海地带,经济规模虽然只占日本GDP的8%左右,但是,由于该沿海地带分布着核电、汽车、石化、钢铁、半导体等众多日本重点产业和支柱行业,而对日本造成重创。

    “3·11”大地震将推动制造业在日本国内以及全球的重新布局。

    “3·11”大地震发生后,日本包括电网、道路和港口等大量基础设施遭到破坏,核电站发生爆炸。如果说一般基础设施还比较容易恢复的话,那么,核辐射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已经成为萦绕在日本上空和全球上空的一片巨大阴影,使许多人心中充满担忧和恐惧。

    核辐射的影响力正在放大“3·11”地震的危害。

    日本大地震对大棋局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日本央行大规模的注资行为不仅会恶化日本当前的财政状况,还必然会影响到日元汇率,进而对人民币汇率和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造成重大影响。

    由于日元汇率持续上升,此前套息的资金就会从相关市场撤退,以换回日元偿还贷款,这将促使日元进一步上升,从而加剧资金回流,日元套息交易已然为国际金融市场埋下了一个巨大隐患。

    日本的超级宽松货币政策将让那些打算采取紧缩货币政策的国家,重新评估自己的计划。首先,一旦日本经济成为引发新一轮全球经济衰退的导火索,那些原本就处在不确定性中的国家将因对未来的恐惧而展开自救,跟着日本对相关政策进行调整。

    其次,日本开始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似乎没有任何底线可言,比美联储的定量宽松政策更“宽”更“松”,而且,日本这样做似乎有天然的理由,人们即使有怨言也无法给予太多指责。那么,其他国家就会默默地效法日本的做法,争相实行量化宽松的政策,争先压低汇率与利率,以争夺同际市场份额。

    这实际上意味着,新一轮汇率战打响。

    结果就是:货币的贬值趋势将加快——并且是全球性的。

    而且,日本注入市场的天量流动性,在当市场认识到日元贬值趋势不可避免时,部分资金会流入其他经济体,或者大宗商品市场。

    结果就是:全球资本很可能同货币市场一起,进入新一轮的泡沫周期。

    以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一直是人类的梦想,但这一梦想在日本核电站因地震出现一系列问题后,至少会受到挫伤。这说明,探索、研究新能源之路,依然漫长,人类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依然将继续下去。

    核电站让世界各国忧心忡忡。因为,再好的安全措施,也无法抵御天灾。诚如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天野之弥所言:“在我看来,事故的发生不是由于设计存在问题,也不是人为的错误。事故的发生是由于史无前例的自然灾害……”

    而像大地震这种自然灾害人们根本无法应对。也就说,核安全根本无法保障。3月15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柏林宣布,德国将暂时关闭1980年以前投入运营的7座核电站,同时对所有核电站进行安全检查。默克尔说,日本核电站事故表明,“核电站的规划设计在大自然的威力面前是不够的”。

    瑞士已经停止了对三个新的核电站的审批程序,以便对安全标准重新进行审查。印度已经下令对所有核电站进行安全检查。澳大利亚总理吉拉德则说,澳大利亚拥有丰富的其他资源,没有必要发展核能——至少从目前的技术水平来看,传统能源的安全性是无可比拟的,新能源对它们的替代,依然遥遥无期。

    压力最大的恐怕还属法国。法国全国78%的发电都是依靠核能的,民众的忧虑和反对可以想象。因此,近来法国在对待利比亚态度上非常强硬,除了自身利益的原因,与迫不及待地转移目标也不无关系——至少,能够为法国政府争取时间,一旦日本的核危机化解,政府的压力也会骤然减轻。

    日本三座核反应堆发生爆炸对许多人所说的“核复兴”,也就是利用核能替代化石燃料的趋势产生重大影响。目前世界各国计划或者正在建造的核反应堆有155个,其中大部分在亚洲,而美国自从1979年宾州三哩岛核电站发生事故,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建造新的核电站。这本身说明了什么?

    当核能被排除在外,那么,人类只能向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和煤炭等传统能源靠近,而这必然会对相关品种产生深远影响。

    各国对经济的激烈的人为干预,正在扭曲经济原本的运行规律和运行路径,这将加剧相关国家之间的博弈。全球大经济体,都在透支自己的资源。这意味着,货币超量发行推动起来的经济增长模式,正在走向尽头。

    当今四大经济体中,美国发生了次贷危机、欧洲饱受主权债务危机困扰、日本的债务危机又加上地震、海啸、核爆炸重创等等,全球经济将从通货膨胀向通货紧缩过渡,而在这一过程中,不计其数的财富将蒸发。

    日本大地震加剧了相关经济体之间的博弈。

    为了应对危机,日本有可能抛售美国国债。日本是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大美国国债持有国,截至2011年1月份,日本持有8859亿美元美国国债。日本的抛售行为必然会给美国国债带来巨大压力,推高美国国债的收益率,提高美国的融资成本。

    事实上,美国人自己非常担心。3月15日,在美国参议院的一场听证会上,参议员舒默问出了外界普遍担忧的问题,作为美国国债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持有国,日本是否会抛售部分美国国债来筹集灾后重建资金?是否会因此影响美国国债的价格和利率?盖特纳表示,他自己不这么认为。日本的确正在面临非同寻常的挑战,但日本是一个非常富有的国家,有着非常高的储蓄率,有能力处理灾后重建的融资问题。

    盖特纳等于所答非所问,恰恰说明了他心中没底。

    一旦世界各国因为日本孤注一掷的自救行为而产生恐慌,引发“羊群效应”,世界将因此快速走完通胀过程而向通缩过渡,并且,不得不承受更长时间的衰退之痛。

    美国人的自保能力永远都是第一流的。为了预防日本抛售美国国债带来的不良后果,美国将可能再次连续密集狙击欧元国,以吸引避险资金涌人美国——这也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它自保时的一贯做法。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次的狙击效果要远弱于2010年5月及此前对欧元的狙击,一方面,“再而衰,三而竭”,力量在弱化。另一方面,欧元国一直在汲取教训,相关国家的政府都在拼命压缩开支,自我修复,而美国却仍然在走扩张型的自我拯救之路,通过货币的蒸发,让全世界共同分担其成本。这种透支削弱了美国的力量,也削弱了华尔街的攻击力量。

    这同时意味着,美国将被迫作出新的选择。实际上,中东乱局在某种程度上,就弥补了狙击欧元效果可能受限的缺陷。美国的大棋局依然是缜密的。

    如果再狙击欧元国,重点攻击点将是西班牙,而要狙击西班牙,更可能先从葡萄牙人手,通过引爆更脆弱的葡萄牙的债务危机,来制造“浓云压顶”的恐慌气氛,再接近实质性目标。

    美国狙击希腊是试水,是从欧元国最薄弱环节入手,而狙击西班牙,则是想造成更大的危机,让欧元国自顾不暇。

    因此,美国在完成了对欧元国的第一轮狙击之后,在2010年5月第一次决战之后,把攻击重点转向了西班牙。

    2010年9月,穆迪宣布把西班牙的债务评级从Aaa降到Aal;2010年12月15日该机构表示,把西班牙列入观察名单。

    促使美国加快这一步伐的原因是,2010年11月、2010年12月、2011年1月,中国已经连续三个月减持美国国债,分别减持了112亿美元、40亿美元和54亿美元。这对美国显然不是一个好消息。为了自保,美国必然重新狙击欧元。

    2011年3月10日,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下调西班牙债务评级从Aal至Aa2,并警告说还可能进一步下调评级。在降级消息传出后,金融市场随即做出反应。西班牙5年期国债的信用违约掉期成本一度上涨10个基点。其他几个欧元区国家的信用违约掉期也有所上涨,比如葡萄牙和希腊等。穆迪的降级使西班牙银行的融资变得更困难,融资的成本也会更高。西班牙遭到降级的消息,也令投资人对于欧债危机可能重燃的忧虑再起。欧元随即大幅下跌,欧洲股市也纷纷走低。

    实际上,西班牙的情况远没有那么糟糕。3月10日当天,西班牙经济与财政部国库司司长努涅斯表示,对穆迪调降该国评级“感到意外”。努涅斯称,穆迪的评估没有考虑当前西班牙养老金改革的成果,这项改革能够确保政府公共财政状况稳定。此外,2010年西班牙政府在降低赤字方面的努力也被穆迪忽略。

    问题在于,此前的希腊和爱尔兰已接受了欧盟和IMF的援助,现在,有人需要西班牙卷入欧债危机。西班牙与希腊、爱尔兰、葡萄牙不同,一旦它卷入危机之中,外部的力量很难有足够的力量救它——至少难度和成本都非常大。2011年,西班牙和葡萄牙许多国债到期,需要融资,而评级机构要做的,就是加大它的融资成本。

    穆迪调低西班牙债务评级的时间选择非常微妙:

    其一,3月14日,西班牙就将在初级市场发行两次债券,其中将在15日发行为期12个月与18个月的国债,并在16日发行期限为10年与30年的长期国债。穆迪此次调低其评级,相当于在人家大婚之日前几天送花圈上门。

    其二,2011年3月24—25日将召开欧盟峰会,欧盟将探讨主权债的解决方案,在此前添乱,将增加欧盟的解决难度,加大他们之间的分歧,打乱他们的计划,使主权债务危机在欧元国扩散。

    3月14日,欧元集团主席、卢森堡首相容克说,有必要对信用评级机构进一步加强监管。在当天举行的欧元区成员国财长例会上,会议讨论了信用评级机构的作用,认为近来欧元区主权债务市场出现的紧张形势与希腊和西班牙遭信用评级机构降级有关。法国经济、财政和就业部长克里斯蒂娜·拉加德表示,欧盟将对国际评级机构调整信用评级的时机和公正性制定新的制度。

    但是,欧元国现在才做出这样的反应,实在是太慢太慢了。欧元国必须全力以赴地提防西班牙债务危机被引爆——当葡萄牙开始遭受攻击时,他们就应该高度戒备了。葡萄牙比西班牙要脆弱得多,而通过这种“旁敲侧击”无疑会对西班牙造成更大的压力。

    可以想象的是,为了防止日本大地震后减持美国国债引发连锁反应,接下来,美国还会这样做。问题是,在一系列的狙击中,欧元国不断改进自己,修正错误,加强协调,相关国家都在努力减小财政赤字,欧元国的协调也在加强。当债务问题重重的美国,用这种方式不能取得预期效果,它将何去何从?世界经济将何去何从?

    即使美国在此之前,为了自保完成了对中国经济体的狙击,成为唯一的胜者,但它也难以吸纳掉全球累积至今的巨量资本,除非它为这些资本找到出路,否则,世界经济将面临着巨大的阵痛——从全面的通货膨胀转向通胀与通缩共存的经济形态,再演变成全面的通货紧缩。实际上,也只有这样,才能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泡沫——借助大量衍生品累积起来的金融泡沫捅破。这意味着,世界经济在未来将经历一次比次贷危机更严重的重创,通过这次重创,寄生在虚拟经济中的大量资金灰飞烟灭,这将为全球经济未来的健康发展迎来一个契机。

    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却是所有人都必须面对的。当然,人类总是从不断的挫折和阵痛中,反思和总结经验教训,并一路前行。

(摘自《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一书)